2024-08-11 20:41 点击次数:108
阿林是一名高二年级的男生,喜欢读书和写作。抑郁与焦虑表现已经影响到他的学业,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,没有动力、心情写作业,为了减轻躯体反应,他停课半个月外出旅行,但效果不佳。存在自伤行为,在发作时会捏自己的胳膊内侧,用笔戳自己的手掌。
阿林自述,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中,他都特别顾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,他人一个眼神,都会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,认为是不是对方对自己有什么意见。为了保证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形象,几乎会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,尽管有些要求自己没办法达到,但还是会选择答应别人。和他人产生冲突,就算错不在自己,也依旧会用各种形式去和对方道歉,这么做才会安心,让别人觉得自己很谦逊,很随和,之后内心会产生自己很卑微、很低贱的感觉。这种冲突和矛盾让自己无法承受,这也是导致近段时间状态落入低谷的一大原因。
阿林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感到很不满,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,使他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处于讨好者的角色,但是每当讨好别人或答应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时,又感到自己很低贱、很卑微。长期处于这种冲突中,阿林很苦恼、很无助,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矛盾。
阿林在会谈中常常说起小时候,父母都教他善良,他也这样做了,现在已经习惯了,不这么做会很自责,很难受。此后,他便苛刻地、僵化地按照这些标准来评价自己、要求自己。其实这些价值或者他运用这些价值的方式可能是违反他的内心的,但他为了顾全自我形象,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压抑内心的要求,比如:别人请他做的事情,他内心是拒绝的,但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善良、很好说话,为了让他人感受到舒服和开心,尽管自身状态很不好,也会选择接受。
阿林一直以来都在采用外界的标准、外界的眼光来评价自己的思想、情感和行为,而忽略自我的评价,与此同时总是认为需要为别人的行动和选择负责。但他内心压抑住的内心慢慢开始反抗,这和他从小到大内化的价值准则产生了冲突,当这种冲突靠自身无法解决的时候,便出现了躯体反应。
阿林说,在和别人相处时,脑海里会出现两个声音,一个告诉自己应该无条件地答应所有人,这样做,别人就会觉得自己很善良,是一个好相处的人。但是另一个告诉自己这件事不是你想做的,你完全可以拒绝,你自己的快乐也很重要,为什么一定要在意别人的看法。阿林出现一系列生理表现,但是这些身体表现并无病理性的原因,可能因为其将心理上的痛苦、焦虑转化为躯体反应,从而避开了焦虑痛苦体验。阿林在会谈中也表达过,并不想完全丧失躯体反应,感觉身体难受时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。可以看出,阿林无意识的冲突非常明显,自我不够强健有力,在协调解决冲突中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,从而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痛苦与不适。
阿林在会谈之初,对我也存在一些防御,对内心真实的感受避而不谈。常常在会谈过程中说麻烦您了、不好意思、很抱歉等。这些表现出他希望得到我的认同和接纳。在整个会谈的过程中,我非常重视阿林在叙述故事和描述经历时的情感和感受,当感受到阿林的自我拒绝和歪曲否认时,帮助他感受自身的内在需求,重新探索体验这些感受。不对阿林的感受和行为作出评价,不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标准强加给他,而是像朋友一样,关怀他,理解他。
可以看出阿林在和别人道歉时内心是有冲突的,一方面他真诚地想让别人开心,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卑微。我进一步问他:“在日常生活中,有没有其他的事情也让你有相同的感觉?”他说有很多,接着又给我举了一个例子:“有个和我关系还不错的女生失恋了,她通过信息向我诉苦,向我提了一个请求,要我每晚睡觉前都给她发一个晚安,我非常不想答应她,因为每天晚上我也有很多的事情,突然有这样一个要求就感觉把自己束缚住了,而且有很多突发的情况可能晚上发不了,这样又会让这个女生觉得我不守信用,尽管很不情愿,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,到现在已经连续发了2个月的晚安。”
我问他的感受,他说很有压力,而且很不快乐。我追问,“你感到有压力,不快乐,那现在请想象一下,如果你当时拒绝了她,你现在会好受一些吗?”
他说:“我根本没有办法拒绝别人,哪怕这个要求再不合理,我都有可能会接受。我有时候想拒绝,但是头脑里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声音:你如果拒绝了他们,他们就会觉得你很邪恶、不善良,就不会接纳你了。而且我拒绝他们会让他们感到痛苦,难受。”
我说,“无论答应还是拒绝别人,你都不舒服。那你答应了别人,内心的不快乐和压力来源于哪?”
他说来源于脑海里的一种声音:你凭什么要这么委屈自己,让自己这么痛苦不安,别人快乐不快乐用不着你负责,你应该在乎自己的感受。“但是这种想法太坏了,我不想让这种想法出现,我没法避免。我经常体验到这种感受,这种感受很糟糕。”阿林会表现出过于道德化的自己,过度看重自己、在乎自己让阿林觉得很坏,面对这两个不同的声音,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!
通过场景重建干预,他渐渐领悟到这两种声音都是自己发出的,一个是自己被压抑的自我,一个是道德化强的自我,这两个“我”尽管原则不同,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。现在无法调和两者的矛盾,实际上是自我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力量,而是采用一些变形的方式来处理矛盾。领悟到这一点,他开始逐渐反思自己遇到的一些人际交往的场景,发现自己确实处于这种困境中。
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后,阿林对他人请求场景的感知度有所提升。当脑海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时,也不再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,而是开始逐渐根据现实情况分析脑海中想法的合理程度,并做出抉择。阿林反映已经有很多拒绝他人的念头了,也这样去做了,做完之后也体验到不负疚的感觉。
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林的病理性记忆,阿林和同桌及前桌的两位同学在讨论一个问题,在阿林发表意见后,同桌情绪很激动,对阿林说:“你让我恶心,你这样是不会交到朋友的。”本来就对他人看法很在意的阿林,听到这句话之后感到很崩溃,大脑一片空白。这时,同桌跑了出去,情绪很不好,之后的两节自习课也没有回班。放学后,同桌拉着阿林到操场上聊了聊,说自己听到阿林的说法后感到恐惧和不安,准备请假一天,在家里好好调整。阿林听后,心里立刻感觉自责和不安,感觉因为自己让同桌不开心,耽误她的学业了。
晚上回家的路上给同桌准备了礼物,并且写了一封道歉信。同桌收到礼物和信后对阿林表示感谢,但是依旧传递了一些信息,表示自己的学习受到了阿林状态的影响,想一个人冷静一下。班主任将同桌从阿林旁边调离。阿林感到情绪很复杂,对同桌有内疚、自责,也有委屈、怨气和愤怒,内心非常纠结。当时他只是说出了内心的想法,本来因为抑郁状态感到身心俱疲,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去和同桌道歉,感觉自己异常卑微。我对阿林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,他内疚的情绪下降了许多。
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,在离开咨询室的时候,他说当遇到他人请求的时候,此时他会自动结合现实情况,分析事情的合理程度,权衡之后做出抉择。做出抉择后,也不会再有不一致和冲突的想法突然冒出来,这种一致感让阿林感觉很舒服,感觉自己可以和脑海中的自我和谐共处了,他的躯体反应也已经很久没出现了。我知道他已经解开内心的的困扰,回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上了。